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:::

【2025年衛生福利部《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聯合啟動大會暨國際研討會》系列文章 6】 

在「臺灣臨床取證驗證中心聯合啟動大會暨國際研討會」的論壇環節中,來自四家驗證中心的代表與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、食品藥物管理署前醫材組錢組長,以及IRB、學研界與產業界的與會者,共同就AI驗證實務中的關鍵議題進行深入討論。焦點包括IRB審查效率與標準一致性、多中心分潤機制、聯邦學習實作挑戰,以及未來的國際合作模式等。

論壇由馬偕醫院醫師率先提問,指出目前多數IRB委員對AI驗證案所涉的資料交換與潛在風險持保留態度,呼籲衛福部協助建立除罪化指引與專家共識,避免各院IRB因責任壓力而過度保守。對此,李處長回應表示,衛福部將召集倫理審查專家研擬AI驗證案件之審查原則,並強調資料處理應落實「去識別化」與「可退出」兩項核心原則,以兼顧隱私保護與創新應用。各醫院也普遍認為,IRB審查將隨著經驗累積逐步成熟,目前採由主責醫院先行通過IRB審查,其他合作院所則可依狀況採行簡易審查程序。

針對跨院合作所延伸的分潤與行政成本問題,四家中心亦分享實務經驗。亞東醫院郭冠宏主任表示,透過事前協議與貢獻度原則,聯盟內已建立穩定分工模式;臺中榮總吳杰亮副院長補充指出,驗證成本多來自資料標註與行政支出,應以支持醫療團隊維運為核心,不應以營利為目的,並依資料貢獻度進行合理分配。三總與高雄長庚團隊則補充,若合作醫院僅提供資料支援、未涉智慧財產權,則不需分潤;若參與模型調校或有技術貢獻,則可另行協議技轉比例,反映各院權責劃分與合作公平性。

在聯邦學習(Federated Learning)技術實務上,吳副院長說明中榮已成功部署Flower架構,並由院內工程團隊自建平台,展現本土自主實作能力;郭主任則指出,挑戰不在技術本身,而在如何在「資料不離院」前提下,兼顧驗證透明度與資安協議落實,尤其面對各醫院資安標準不一所帶來的整合困難。雙方觀點引起與會者廣泛共鳴與討論。

李處長並宣布,衛福部將於9月啟動首個跨國AI驗證合作計畫,由計畫團隊及四家中心代表共同前往泰國馬希竇大學醫院(Mahidol University Hospital),展開聯邦學習示範合作,象徵臺灣智慧醫療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。

論壇中,學研界亦針對FHIR架構提出實務觀察,指出現階段FHIR伺服器難以承載高頻率臨床查詢,建議採「插件式衛星系統」部署模式,避免深度嵌入HIS主系統,以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。

在論壇尾聲,面對「是否能打造臺灣隊」的提問,李處長強調,應在制度整合與市場競爭之間取得平衡,推動以研究共用標準為基礎的協作平台,同時尊重各驗證中心的特色與自主發展,促成「政策導引下的良性競爭生態」。

整場論壇凝聚產官學研對AI臨床驗證制度化的實務智慧與共識,亦象徵臺灣在面對智慧醫療全球化挑戰之際,正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AI取證驗證治理藍圖。

圖一、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推動經驗分享座談會 (左至右:三軍總醫院林錦生主任、高雄長庚林祖功副院長、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、食藥署錢嘉宏組長、臺中榮總 吳杰亮副院長、亞東郭冠宏主任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更新日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