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快速發展,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從疾病診斷、風險預測、醫學影像判讀,進一步擴展至醫療文書撰寫,顯著減少醫護人員的病歷撰寫時間。然而,AI應用並非毫無風險,如何確保其自主性、當責性、隱私、透明、安全、公平與永續,已成為國際關注的議題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台灣《人工智慧基本法》草案均強調,若缺乏適當引導,AI可能引發倫理與監管挑戰。
為解決此問題,衛福部資訊李建璋處長推出「負責任AI中心」,研擬出一套符合七大倫理價值的AI應用指引,期望在智慧醫療的發展的同時,確保倫理與安全。資訊處於北、中、南補助十家醫院試行,涵蓋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,確保AI技術普惠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。
試行計畫歷時六個月,期間負責任AI中心成立輔導小組,定期訪視醫院,提供專業輔導,協助制定透明性與可解釋性分析機制,並建立AI生命週期管理制度。在近期的期末報告中,評審團隊對試行成果給予高度肯定,認為該框架既可行又不影響AI落地應用,十家醫院均提交了卓越的成果報告。
為提升公眾信任,負責任AI中心要求各醫院公開相關規範、申請窗口及成功案例,確保民眾能夠瞭解醫院內AI應用的情況及其對診斷與治療的影響。例如,林口長庚醫院成功運用AI模型診斷舟狀骨骨折,該骨折對缺乏經驗的醫師較難辨識,而該AI系統經過超過1000個案例訓練後,診斷準確率達96%,幾乎與資深醫師相當,大幅提升診斷效率,加速病患康復。
評審委員普遍認為,李處長推出的智慧醫療監管模式積極且具前瞻性,為國際間少數框架,具有創新價值。未來,負責任AI中心將持續推動相關經驗與成功案例的國際交流,期望為全球AI醫療應用提供可借鑑的範例。相關資訊與試行成果可於衛生福利部負責任AI中心官網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