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NOMED CT TAIWAN 2025 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
打造全球醫療共同語言──談 SNOMED CT 與資料互通的力量
【SNOMED International 國際合作亞太地區與全球教育推廣】Liara Tutina
來自SNOMED International的Liara,負責亞太地區的國際合作與全球教育推廣,長年奔走在各國醫療系統與標準組織之間,推動一個聽起來很簡單、卻能改變世界醫療樣貌的理念──讓全世界的醫療說同一種語言。
- 從紙本到數位──資料變多了,意義卻可能丟了
Liara 開門見山地指出,過去的醫療多靠紙本病歷,如今已全面數位化,每天新增的醫療資料量以驚人速度成長。問題是,即使在同一家醫院,不同系統記錄的同一位病患資訊,格式可能完全不同。沒有標準化,這些資料在不同系統間交換時,臨床意義就可能消失。她舉例,「同樣是血壓數據,A 系統寫成『BP 120/80』,B 系統可能用另一種代碼儲存,結果一旦跨系統分享,就像翻譯時漏了一半的句子──醫師無法完全理解。」因此,現今的最佳做法是「一次收集、多方共享」,並確保資料的臨床意義不會在轉換過程中流失。這樣做不僅能減輕醫療人員重複輸入的負擔,也能讓病人與醫療系統獲得最大的價值。
圖一、SNOMED CT 在臨床、研究與分析的多重應用
- SNOMED CT 是什麼?
Liara 用一句話總結:「它是醫療的共同語言。」
SNOMED CT經過40多年的科學驗證與發展,能將臨床資料以一致、可計算的方式記錄在電子病歷中,並能與其他國際標準(如 ICD-10、LOINC)無縫整合。它的結構很有秩序—分成 19 大階層,從「臨床發現」、「檢體」、「生物體」到「醫療處置」都有明確分類。每個概念包含:
- 概念(Concept):機器可讀的唯一識別碼。
- 描述(Description):人類可讀的名稱與同義詞。
- 關聯(Relationships):讓概念彼此連結,方便搜尋與彙整。
為什麼它重要?在理想狀態下,病人的資料只需在診療現場輸入一次,之後在不同醫院、診所、研究機構間都能通用,並且保持原本的臨床意義。對個人來說,這代表:健康紀錄更完整,醫師能即時做出準確判斷。就算換醫院或轉診,資料也能無縫流通、病歷可用母語記錄,SNOMED支援多語系。對整個族群來說,這代表:能提早發現疾病趨勢(如癌症防治)。減少重複輸入與資料錯誤。讓研究與公共衛生分析更精準。
圖二、SNOMED CT 的多重價值與效益
- 世界各地的真實案例
Liara 分享了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:澳洲把SNOMED與自然語言處理(NLP)結合,預測疾病發生趨勢。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將基因組資料與 SNOMED 整合,提升癌症治療精準度。英國Northview 醫院則是透過基於證據的醫囑集,降低患者死亡率。另外,美國Kaiser Permanente利用SNOMED改善病人安全、族群健康管理,同時降低成本。而COVID-19 防疫期間,有的國家能在72小時內,用SNOMED架好疫情監測系統。SNOMED CT讓醫院少犯錯、病人住得更安全。一個發生在倫敦的案例,讓人看見SNOMED的直接效益。當地一間醫院利用SNOMED編碼提早辨識高感染風險病人,結果不當安置在開放病房的比例下降了30%,大幅減少院內感染機會,保護了許多原本就病情嚴重的患者。
- SNOMED International的使命:用同一種語言,讓醫療沒有邊界
SNOMED International 是一個非營利組織,目前有52個會員國,共同制定策略與優先事項。它的使命是提供永續的全球醫療術語,促進有意義的醫療資訊交換與分析;願景是2030年以前,讓臨床術語成為全球共通語言,讓不同國家、不同醫療系統之間的資料,能像語言翻譯一樣自然流通。Liara的分享讓人明白,醫療資料不是孤立的檔案,而是一條條與生命息息相關的資訊鏈。當全世界都用同一套標準來記錄與分享這些資料,就能讓醫療系統更安全、更高效,病人獲得更好的照護,醫療決策也更有根據。正如她所說:
「當我們開始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健康,醫療就不再有國界。」
圖三、SNOMED International 與各大國際標準、分類與專業機構的合作關係
以結構化醫療資料拯救生命─談 SNOMED CT 的全球應用與啟示
【SNOMED International 國際合作專員】Suzy Roy
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,一個美麗又重要的國家!」來自 SNOMED International 的 Suzy Roy,一開場就表達了她對台灣的熱情與肯定。身兼國際合作專員、研究與管理專員的她,不僅熟悉全球醫療標準的推動,也曾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擔任美國代表,主導 SNOMED CT 美國版的發展與跨國醫療術語合作。這次,她帶來一個關於「資料如何挽救生命」的故事。
- 疫情下的生死關鍵──來自英國東倫敦的啟示
故事發生在 2020 年初,新冠疫情剛剛開始蔓延,英國東倫敦的一家醫院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:許多病人同時出現 失去嗅覺與味覺 的症狀。雖然當時大家還不確定這和 COVID-19 的關係,但醫院憑藉著一個強大的工具──SNOMED CT 編碼系統,迅速整理出所有有類似症狀的病例,並進行人口層級的分析。分析結果令人震驚:黑人與亞裔病患的病情惡化速度明顯較快。這項發現促使醫院立刻調整分流策略,將這兩類病人優先送入加護病房。結構化資料的力量,就這樣在最危急的時刻,真真實實地挽救了許多生命。
圖四、SNOMED CT 在研究上的實際應用案例,以 COVID-19 流行病學研究為例
- 為什麼 SNOMED CT 能做到?
Suzy 解釋,醫療資料如果只是零散的文字,電腦無法真正理解,更別說快速分析。SNOMED CT 就像是一個「智慧醫療字典」,它不僅能把「心肌梗塞」、「心臟病發」和「MI」都連到同一個概念,還能標記它是「心臟疾病的一種」、「病灶位於心臟」。這種「電腦看得懂」的結構化設計,讓系統可以快速篩選出有共通特徵的病人,生成報告、發出警示,甚至用來訓練 AI 模型。
- 全球的真實應用案例
Suzy 帶來了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:
- 加拿大北約克總醫院,用超過 900 個 SNOMED CT 循證醫囑集打造臨床決策支持系統,一年內達到 100% 採用率,5 年省下超過 3,800 萬美元,同時讓醫師的工作更有效率。
- 美國 NIH「All of Us」研究計畫,蒐集 60 萬人的健康資料,揭示了空氣污染與癌症發生率之間的關聯,為公共衛生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據。
- 當 SNOMED CT 遇上 AI
除了公共衛生,SNOMED CT 也正在和人工智慧(AI)擦出火花。在賽普勒斯,大型語言模型(LLM)自動將 SNOMED CT 轉換為醫療計費代碼,節省一半以上的人工時間。
在澳洲,LLM 被用來協助撰寫全國藥品術語(AMT),並與 SNOMED CT 完整連結。Suzy說,因為SNOMED CT 是「機器可讀」的,它能和AI工具無縫結合,推動更智慧、更精準的醫療。
圖五、SNOMED CT 與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結合應用
- 從資料到行動
Suzy 的演講讓人看見,醫療資料不是冰冷的數字,而是背後每一條生命的縮影。透過 SNOMED CT,把醫療語言變成電腦可理解的結構化資料,醫院與政府就能更快地找到高風險族群、優化治療流程、制定公共衛生政策,甚至為 AI 發展奠定基礎。正如她最後所說的:「當我們能夠善用資料,我們就能改變結果。」
圖六、SNOMED CT 2025–2030 發展策略藍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