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5年衛生福利部《負責任AI執行中心成果發表會》系列文章1】
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的今日,如何確保其應用於醫療現場時具備安全性與透明性,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。衛生福利部於 2025 年 4 月 21 日舉辦「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成果發表會」,邀請政府、醫療、產業與國際專家齊聚一堂,見證臺灣智慧醫療治理的重要里程碑。這場活動不僅是計畫執行半年多來的重要成果展示,也為未來的AI臨床應用建立堅實的制度基礎,更是促進國際交流的智慧醫療領域盛會。本篇系列文章將聚焦於政府政策目標、主管機關規劃方向,以及召集人吳明賢院長代表十家示範醫院演講導入成果與願景。
圖1、大合照
政府代表齊聚一堂 共同呼籲「AI不只要聰明,更要負責」
開場由衛福部 呂建德政務次長致詞指出:「AI潛力無窮,但我們更重視的是它在醫療現場能否安全、可信任地使用。」此次衛福部推動的「負責任AI執行中心」補助計畫,正是為了回應大家對於「AI不透明、決策偏差」的疑慮,導入透明性指標、資安防護與AI生命週期管理機制,確保AI成為臨床醫師的好幫手,而非風險來源。
國科會 張振豪執行秘書引述行政院BTC會議決議曾提出加速我國醫療資訊系統革新,並建構次世代醫療資訊系統為未來目標,而衛福部提出「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計畫」即為具體建議及策略,推動整合各級醫療院所電子病歷互通性。隨著AI技術進展快速的趨勢,AI發展在各行業均受到重視,醫療亦不例外,而實際導入過程中其開發與運算細節的公開透明性,讓使用者可以了解與信任才是提高AI應用導入成功的重要關鍵。負責任AI執行中心成果即是國內醫療機構的實踐成果,也是奠定未來智慧醫療治理制度的重要基礎。
食品藥物管理署 姜至剛署長也在致詞中明確指出,食藥署目前已著手推動「許可證效期彈性核發」、「AI軟體預定變更控制計畫」等創新措施,目的是兼顧創新與安全,打造更具彈性的管理模式;更強調,食藥署對醫療器材的監管,涵蓋從設計開發、功能驗證、上市申請到上市後監管的每一階段,完整體現「全生命週期管理」的核心精神,目的在於確保產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與品質一致性。而「負責任AI執行中心的成果,補上了AI醫療應用透明度與可追溯性的最後一哩路」,無論是在風險評估、臨床穩定性驗證,還是模型行為追蹤上,都是推動AI安全應用的重要支撐。
圖2-5、呂建德次長、張振豪執行秘書、姜至剛署長、李建璋處長
十家醫院成果亮眼 台大吳明賢院長親自分享執行成果
今年入選的10家醫院遍及北中南,從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,都展現出導入AI的不同樣貌與挑戰。由負責任AI執行中心召集人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進行簡報總覽成果,指出「這10家執行中心就像是醫療AI的種子基地,建立了可複製的治理模式與導入流程,未來可望推廣至更多院所。」
吳院長也介紹了各家醫院導入的具體案例,例如北榮腦瘤偵測、嘉義長庚病人安全與跌倒預測、奇美透析風險預警等,證明AI已經不再只是實驗室的技術,而是真正走進了病房與診間,且因為各院導入負責任AI落地管理,進而達到擴大臨床效益與病患福祉的實質影響
圖6、吳明賢院長
從行政部門到監理機關,再到醫療現場的實踐者,此次發表會展現出台灣政府對於 AI 醫療應用「安全、透明、可信任」的政策願景,也體現了跨部會與產學醫界共同建構治理制度的決心。衛福部 呂建德政務次長強調 AI 應用的核心價值在於「負責任」,國科會 張振豪執秘則指出此計畫為推動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的重要實踐,而食藥署 姜至剛署長進一步說明全生命週期管理與法規創新如何補上醫療 AI 最後一哩路。這些致詞展現政府對醫療現場與產業界需求的深刻理解與積極回應,也傳遞出一種共識─唯有攜手建立完善的制度基礎,才能讓 AI 成為值得信賴的助力。這條路雖然不易,但方向正確,值得我們一同堅定前行。
召集人 吳明賢院長所代表十家執行醫院發表成果,指出各院投入建立標竿與基礎,未來可望推廣至更多醫療機構,讓AI醫療應用成為確實改善醫療流程、提升病人福祉的關鍵工具。
這場發表會不僅是階段成果的展示,更是台灣邁向可信任智慧醫療的重要宣示,為日後制度深化與國際接軌鋪路,也預告了從計畫走向永續治理的嶄新篇章。